中國企業在中亞推動投資多元化 制造業領域受關注
2020-11-26 15:00:47
Landbridge平臺
中國在中亞推動多元化——道路、管道、煤電廠,沒那么多了。
北京已改弦易轍。中國現在很少為中亞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。中企轉向制造業:這里建個公共汽車廠,那里建個水泥廠。如今北京提供貸款時,仍是由政策性銀行(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)負責,但最好是在獲得當地合作伙伴或其他國家的聯合資助后。
這種變化在過去兩三年中逐漸凸顯,有兩個驅動因素:受援國要求提供有就業、出口和工業能力的項目;以前為基礎設施提供資金的中國金融機構如今希望分散風險。這在中亞國家都有不同表現。
在哈薩克斯坦,中國的第一波投資是2007年到2013年,主要集中在油氣開采和對華輸送管道方面。過去三四年來,中方投資更加多元化。制造業如今是中國在哈參與經濟活動的支柱。中國的銀行仍向哈國有實體提供貸款,但如今會努力拉入地方資金。中企也越來越善于在當地贏得歐洲資助項目的合同,比如太陽能和風電場。
在烏茲別克斯坦,在中方資助下,該國謀求變成制造業和油氣加工強國。塔什干已與中信集團和華為簽訂協議,為其國內打造數字基礎設施。此外,中企還在當地建造了水泥廠和紡織廠。同在哈薩克斯坦一樣,制造業如今也是中國在當地經濟交往的支柱。
在塔吉克斯坦,過去五年里,中國對該國不再有大規模貸款。但中企卻穩步增加對采礦、水泥、紡織和農業的投資(有時以合資企業形式)。與貸款不同,塔吉克斯坦政府不必償還這些錢。在一些行業,中國投資者創造了出口。比如,2013年該國水泥產量僅3萬噸,進口量約300萬噸。到2018年,該國生產380萬噸,出口140萬噸——幾乎全是中企生產的。
在吉爾吉斯斯坦,中方貸款也在減少,因為吉政府擔心債務負擔。但中國私人投資源源不斷涌入該國,主要投資在煉油和金礦方面。
(來源:中俄資訊網)
版權與免責聲明: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,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。如發現政治性、事實性、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并提供稿件的【糾錯信息】。糾錯熱線:0518-85806682

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
- [常務理事單位]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
- [常務理事單位]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
- [常務理事單位]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
- [常務理事單位]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
- [常務理事單位]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
- [常務理事單位]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
- [常務理事單位]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
- [常務理事單位]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
- [常務理事單位] LLC ST GROUP
- [常務理事單位]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
- [常務理事單位] 哈薩克斯坦Falcon
- [常務理事單位]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
- [常務理事單位]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
- [常務理事單位]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
- [常務理事單位] 海晟(上海)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
- [常務理事單位]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